中新社泉州12月22日电 (孙虹 吴冠标)“送王船仪式与海洋文化遗产保护”专题学术研讨会22日在位于福建泉州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召开,50余名*学者深入调查和研究“王爷”信俗及“送王船”仪式这一重要的海洋文化遗产。
“王爷”信俗起源于闽南沿海,是至今仍盛行在闽台地区以及南洋华侨华人社会中的重要综合性信俗,其标志性仪式便是“送王船”。2020年12月17日,中马两国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送王船’不仅承载着海外华侨华人的乡情,更见证了‘海丝’文化的传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郑筱筠表示,“送王船”仪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的理念,为推动包容性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对话资源,也是中华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传播与交融的生动例证。
据了解,王爷信仰亦是两岸重要文化交流内容之一。到了近现代,“送王船”的习俗和形式已发生变化。作为台湾众多王爷宫庙的香缘祖庙,位于泉州的泉郡富美宫于2019年赠与台中玉旨奉天宫、台南南厂敬威良安堂各一艘木王船模型。此举顺应时代发展又不失民俗本真,大大节省了制王船的成本和精力,得到多方认可与赞扬。
泉郡富美宫董事长陈淑贤介绍,富美宫被誉为闽南和台湾的“王爷总馆”。如今,分灵台湾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宫庙有2000多座,多年来海外信众组团到泉郡富美宫谒祖数千次,已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
据悉,本次学术研讨会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第四届民间信仰研究高端论坛”的年度专题论坛。其间,*学者们还针对王爷信俗与“海上丝绸之路”、王爷信俗与闽台地方文化、王爷信俗与东南亚华人社会等主题各抒己见,助力“送王船”保护和传承工作。(完)
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